心血管

房颤合并心力衰竭的管理要点,这些用药“雷区”需谨慎!

作者:医学论坛网 来源:医学论坛网 日期:2025-04-14
导读

         房颤(AF)和心力衰竭(HF)是两种常见且相互关联的心血管疾病。它们共享多种危险因素,如高血压、冠心病、糖尿病和肥胖等。

关键字:  房颤 | 血栓 | 心血管疾病 |  

房颤(AF)和心力衰竭(HF)是两种常见且相互关联的心血管疾病。它们共享多种危险因素,如高血压、冠心病、糖尿病和肥胖等。Framingham心脏研究显示,在新发心衰患者中超过半数合并房颤,在新发房颤患者中超过1/3患有心衰,二者同时存在时死亡风险更高。因此,对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综合管理至关重要。本文根据2024版《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》,整理了房颤合并心力衰竭的管理策略。

 

01

预防血栓栓塞

 

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时,血栓栓塞风险显著增加。抗凝治疗需要权衡获益与出血风险。建议使用CHA2DS2-VASc评分以及我国最新房颤指南提出的CHA2DS2-VASc-60评分(亚洲患者年龄60~64岁为1分,年龄≥65岁者为2分)来评估血栓栓塞风险。同时,使用HAS-BLED评分评估出血风险。对于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房颤的患者,无需进行CHA2DS2-VASc评分,应直接给予口服抗凝药物治疗。所有房颤、心衰和CHA2DS2-VASc/CHA2DS2-VASc-60评分≥2(男性)或≥3(女性)的患者,推荐长期口服抗凝药物。对于心衰患者(中度或重度二尖瓣狭窄或植入机械假体心脏瓣膜的患者除外),直接口服抗凝剂(如达比加群、利伐沙班)优于维生素K拮抗剂。

 

02

心室率控制

 

目前建议静息状态下心室率控制在<100次/min。对于心衰合并房颤患者,β受体阻滞剂是控制短期和长期心室率的首选药物。若患者对β受体阻滞剂不能耐受、有禁忌证或反应欠佳,可考虑使用以下药物:

 

1.对于HFrEF患者,可用地高辛。

2.对于HFpEF患者,可用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(如维拉帕米、地尔硫䓬)。

3.若以上药物均不耐受,可以考虑使用胺碘酮,或在β受体阻滞剂或地高辛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。

4.对于NYHA心功能Ⅳ级的患者,应考虑静脉应用胺碘酮或洋地黄类药物。

5.对于房颤伴LVEF≤50%的患者,若节律控制失败且药物治疗下仍有快速心室率,可以考虑进行房室结消融并植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(CRT)。

 

用药注意事项:

1.房颤合并预激综合征的患者避免使用洋地黄、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或胺碘酮。

2.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患者应避免使用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。

3.避免β受体阻滞剂、洋地黄及胺碘酮三者联用,因其可能导致严重心动过缓、三度房室传导阻滞(AVB)和心脏骤停。

4.LVEF≤40%的心衰患者应避免使用决奈达隆及长期口服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。

 

03

节律控制

 

节律控制旨在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。在适当抗凝和心室率控制的基础上,可采用以下方法:

 

1.心脏电复律:若房颤导致血流动力学异常,需紧急电复律;若房颤首次发作、持续时间<48小时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未见心房血栓证据,应择期进行电复律或药物复律。

 

2.抗心律失常药物:胺碘酮和多非利特可用于心衰患者转复房颤和维持窦性心律,但与心室率控制相比,节律控制并不能降低心衰恶化、卒中和死亡率。

 

3.导管消融:近年来,导管消融在房颤合并心衰患者中取得了显著的临床证据。2项大型随机对照试验(RCT)显示,在HFrEF合并房颤患者中,导管消融较常规治疗能降低住院和死亡率。研究还表明,降低房颤负荷(>50%)可显著降低心衰住院率和死亡率。荟萃分析显示,与药物治疗相比,导管消融进行节律控制可显著降低全因死亡和再住院率,改善左心室功能和生活质量,减少心律失常复发。

 

对于HFrEF伴房颤患者,目前推荐:

1.合并LVEF下降的房颤患者,若高度怀疑为心律失常性心肌病,建议行导管消融以改善心功能(Ⅰ,B)。

2.合并LVEF下降的房颤患者,可行导管消融以改善生存率并减少心衰住院次数(Ⅱa,B)。

3.不推荐存在抗凝禁忌或存在左心房/左心耳血栓的房颤患者进行导管消融(Ⅲ,C)。

 

04

综合管理

 

房颤合并心力衰竭的管理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合作,包括心脏科医生、心律失常专家、心力衰竭专家和临床药师等。综合管理策略应包括:

 

患者教育:提高患者对房颤和心衰的认识,强调药物依从性和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。

生活方式干预:建议患者戒烟、限酒、控制体重、保持规律的有氧运动。

定期随访:监测症状、体征、心功能分级、血压、心率、肾功能和电解质,调整治疗方案。

心理支持: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,必要时提供心理咨询或抗焦虑、抗抑郁治疗。

 

参考文献

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,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, 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,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.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[J].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, 2024, 52(3): 235-275.

 

“医学论坛网”发布医学领域研究成果和解读,供专业人员科研参考,不作为诊疗标准,使用需根据具体情况评估。

分享:

相关文章

评论

我要跟帖
发表
回复 小鸭梨
发表

copyright©医学论坛网 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复制、转载或镜像

京ICP证120392号 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  京ICP备10215607号-1  (京)网药械信息备字(2022)第00160号
//站内统计 //百度统计 //谷歌统计 //站长统计
*我要反馈: 姓    名: 邮    箱: